引一方山水为院
许您一则贤人雅士的故事
绿地东阳 · 黉门里
山水,一个“中国化”的词汇,
自古以来,国人对它怀着近乎宗教般的崇拜和敬畏。
山水,
既有具象依托,也含虚无境界,
既贯穿哲思,也流于市井。
“山水”是江湖,城郭是庙堂。
于“庙堂”旁寻一处灵山秀水 ,遁世隐逸;
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,
传三顾茅庐之佳话是中国文人的终极情怀。
长安城南有了个终南山,为贤人雅士传唱千古,
如今,在江浙千年小城“东阳”城北会稽山
也飘来了“黉门”书卷香。
绿地集团初入东阳,
被这方山水深深打动,抛弃了钢筋水泥的冰冷,
立起一进中式传统的“林竹院宅”,
留下了绿水青山的“黉门九峯”。
立于山林之中,卧于湖畔之侧,
青香芬芳自生;于是便有了
【涵青院】、【涵香院】、【涵芳院】
涵青院
前庭后院,自有一番天地
叠石为山,引水为湖
院中小天地,院外大山水
户型格局三开三进,九间之制
远近而观
粉墙黛瓦有之,飞檐戗角有之
老舍曾说过:“我的理想家庭,一妻一儿一女,七间小平房……
院子必须很大, 靠墙有几株丹柿果树。”
于是便有了那座名叫“丹柿”的小院。
鲁迅先生的童年,是在百草园中消磨时光,
林语堂先生的《京华烟云》开篇便是一座姚家大院,
郁达夫先生,正是在小院中坐看北京四季颜色。
院子是一处小山水,
是国人情怀在居所上的折射。
因而贤人雅士的故事里,总少不了一方院子的身影。
借一地山水,起一丛黉门,
兴一园林竹,居一方乡贤。
“山水”之于国人,好比明月,
“庭院”之于国人,好比流水,
山水为院,恰似明月流水者,
心之安处也。
吾毕生之愿,
欲筑一土墙院子,门内多栽竹树花草,
清晨日尚未出,望东海一片红霞,薄暮斜阳满树,
立院中高处,俱见烟水平桥。
——郑板桥
注: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